找到相关内容5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蕅益智旭溝通儒佛的方法論探究

    功夫心法的觀念,教化廣大眾生,更藉以警醒不能真實用功的佛教僧人,這就是智旭的真正意圖,材料上儒佛被溝通了,義理上儒佛仍未會通。   最後,智旭處理儒佛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形式,就是以佛教世界觀...

    杜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5243483.html
  • 南怀瑾:禅宗与道家[上册](三)

    许多人,以一种无法加以解说的情感与心理,醉心于号称“红学”的一部名小说。它的开端,便以一僧一道出场,各自歌唱一段警醒尘世的警语与禅机,然后又以仙凡之间的一块顽石,与一株“小草剧怜唯独活,人间离恨不留行”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5243732.html
  • 三世与六道

    情景,有非常精采的描述。  尽管到了现代,有关地狱的故事仍然不断,尤其一般民间,每当有人死亡时,在灵堂两旁摆设出描绘地狱受刑的图画,虽然具有警醒世人不可做坏事之效果,但也让人把地狱和死亡联想在一起,甚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3244611.html
  • 高鹤年:名山游访记(2)

    百岁光阴一刹那。富贵又穷穷又富。沧江成路路成河。人生莫作千年计。在世须留阴骘多。莫道苍天无报应。十年之后看如何。直是暮鼓晨钟。令人警醒。二里。绛州城。倚山临水。风景颇佳。惟南北二门。无东西门。宋司马温公...

    高鹤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4344636.html
  • 探索梦的奥秘(1)

    般的体受;其次,从地融入水至识融入光明为止,也同样保持此一境界……这样,完全进入“沉睡”状态,但没有一丝梦迹,处在彻底的光明境界。  这个修法成功的标志是,从表面观察,面部表情警醒清明,没有昏睡鼾声…...

    丹增嘉措活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45344663.html
  • 认识无常

    的树有朝一日会变成枯枝,将警醒我们:应该更细心地照顾它,仔细为它浇水、施肥,施以适当的助缘使它得以继续茂盛生长。有人以「一开始便走向结束」这句话来形容生灭的情况。这个形容倒是十分恰当、贴切的。不是吗?...

    黄威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1544714.html
  • 一行禅师:活得安祥(1)

    佛陀的教言、实现智慧和慈悲的方法。后来它演变成万物存在的超逻辑根据。任何能够帮助你警醒的东西都有佛性。当我独自一人时,一只鸟儿向我啼鸣,我回归了自我,呼吸,微笑。有时它会冲我鸣叫很多次,我就微笑着对鸟儿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044775.html
  • 一行禅师:活得安祥(2)

    自己和他人对世界上的苦难现实保持警醒。  佛陀初转法轮的内容就是四圣谛。第一谛是苦谛。因此与苦难接触、并对苦难保持觉照是必需的。如果我们没有遭遇过痛苦和疾病,我们就不会去寻找导致痛苦和疾病的原因,就...

    一行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4144776.html
  • 因是子静坐法续篇

    过数十寒暑。庸碌者虚度一生,即杰出者能作一番事业,尽世间之责任,然若问吾人究竟归宿应如何,人生最后之大目的应何在,鲜有不猛然警醒,而未易置答者。孔子云:未知生,焉知死。盖孔子但言世间法,故对此问题,存而...

    蒋维乔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55344807.html
  • 问题答问篇(2)

    "有何含义?寺院作息皆以钟板等法器为讯号。敲钟击鼓乃丛林号令。钟,晓击则破长夜,警睡眠;暮击则觉昏衢,疏冥昧。洪亮钟声可警醒群生,令三恶道众生闻声去苦得清凉,所谓"闻钟声,烦恼轻,智慧长,菩提增,离地...荣辱,都能放下。   佛教对穿用皮革的看法?一般人穿皮鞋、皮袄,用皮带、皮包,甚至寺院晨昏所用来警醒昏沈的鼓,虽然是动物的皮制成,但使用者不是为了杀害一个生命来做成皮包等物,而加以残害,所以没有杀的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65044977.html